触碰右侧滑开
书法产业: 深耕乌海沃土 谱写繁荣篇章
发布时间:2021-10-19 09:25:15 作者:姜瑜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喜迎“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作品展暨当代书法创作(乌海)学术论坛 

  2008年,我市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书法城”;2011年,我市荣获“中国硬笔书法名城”称号;2012年,“中国书法城·乌海”被自治区确定为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

  今天,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书法,更是在这里发扬光大。书法文化厚植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书法产业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带动着我市各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绽放出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产业之花。

  书画产业,浓浓乌海风情

  我市获得全国首个“中国书法城”的荣誉后,坚持将书法文化作为地区特色文化不断培育壮大,书画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书画艺术创作水准不断提升,书画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今年49岁的范嘉麟在我市经营着一家书法培训机构。上周末,记者走进这家仿古的小楼,阵阵墨香缓缓飘来。正值上课时间,几名学生跟着他练习笔法。老师授课认真,学生学得专注。

  “教别人写书法时,我是最快乐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孩子们管我的教学叫‘快乐书法’。”范嘉麟说,从事书法培训8年多,他已将兴趣与事业结合,且渐入佳境。“我与书法结缘是在2002年,那个时候写字是为了消磨时间,可写着写着就着迷了。原本这只是个业余爱好,渐渐地身边聚集了一大帮书法爱好者,大家互相切磋、交流、鼓励,我写得越来越好,并成为海勃湾区书协会员。”范嘉麟说,“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卷宣纸伴着我,就能让我浑然不知天际白。”范嘉麟每月都会组织举办一次开放式的书法分享活动,他说,这种交流与切磋不仅能提高个人的书法技艺,也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书法活动中来。

  在我市,拥有场地、设施、平台、资源的书法协会有30多个,书法参与者超过10万人,随时可拿出作品参与评奖的书法创作者也有近3000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已形成集书画创作、研讨、装裱、销售为一体的书画产业,从事文房四宝、书画装裱、书法培训等经营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目前,乌海有不同规模的书法培训班100余家,经营书画及笔墨纸砚的书苑、画廊、书画装裱店铺200多家。我市通过服务培育市场、展览带动市场、作品丰富市场等举措,使得书画用品、图书销售、装饰装裱等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集个人书画工作室、装裱、展览、拍卖于一体的书画市场。全市从事书法相关产业的企业和商户达到千余家,书法文化产业年收益超亿元。

  书旅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行走在乌海的大街小巷,最爱的就是这墨韵飘香的城市气质。”郑静是我市的一名导游,出于职业需求,她不管到哪儿,都会关注城市里的景观。不带团的时候,她就背上相机,用镜头记录乌海的美丽与变化。翻阅她的相册,最多的要数城区里的书法景观,她还制作了一条书法游览线路图。

  “上午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看展览,然后到书法广场转一转,再进入主题建筑阅遇书吧,在书法区挥毫泼墨,或是到二楼喝杯茶饮稍作休憩。下午可以从青山翰墨园开始,这里既有仿古建筑翰墨阁与人工湖相映成趣,又有碑帖林立其间,处处彰显出书法特色;沿着凤凰河畔的彩色步道向西,一路上,路灯、石刻、桥身等处都有书法踪迹;傍晚的时候,则可到滨河大道来,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色、书法名家的百米长卷和那条用不同笔法写满‘爱’字的博爱大道,都给我的外地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郑静介绍着她眼中的乌海,这座位于祖国北疆的“中国书法城”,用10余年的时间赋予了城市新的文化内涵。

  2017年,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获评国家4A级景区,书法广场上的阅遇书吧还在2018年被评为自治区最美书店。

  都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而乌海的书法元素也如春雨般,在潜移默化中将书法艺术植入每个人的生活,并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这里是书法的海洋,处处翰墨飘香。“6000多年前,远古先民在岩石上刻下了岩画,这是乌海书法艺术的脉络和灵感;20世纪50年代,矿工们在大山中挥毫泼墨,锻造出乌海书法的精神和筋骨。成为‘中国书法城’后,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顽皮孩童,总爱挥毫泼墨,以书法为乐。书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的血液中,以书法为主题的青山翰墨园、书法广场、黄河岸边景观带等,就连商铺牌匾、路灯杆、垃圾桶等细小处也融入了书法元素。”本土商人张紫龙告诉记者,他要把书法文化融入自己公司的产品中,让更多人了解书法、了解乌海。

  在这里,高端书法交流活动频繁,“万人挥毫共书‘太阳神’”“最多国籍书法家现场书写长卷”等活动创造了5项“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已举办了11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和7届书法产业博览会。

  在这里,人们可以到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欣赏欧阳中石、李小可、沈鹏等当代著名书画名家的作品,看楷书刚健、篆书秀美、行书舒展、草书飞动……在乌海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书法文化与产业无疑是点睛之笔,给这座城市的各行各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文化作为我市叫得响的特色文化,不仅滋养着书法产业,书法元素还大范围、高频率地出现在了旅游、餐饮、建筑装饰等领域。

  那些可以带走的“乌海礼物”自然也少不了书法元素。诸如“笔耕文房”套组,含毛笔一支、软笔一支、镇尺一对、字帖一幅。字帖内容为尹君所作、王厚孝书写的《乌海赋》。“手机壳、钥匙包、纱巾、抱枕等包含书法元素的纪念品非常好卖。”在阅遇书吧等处,这些很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让人感受到文化与旅游相融所产生的吸引力。 “好多饭店都挂着书法作品,走进居民家里也有字画装饰,就连酒瓶上也印着名家墨宝,商铺牌匾许多是书法体,景区游客中心还有专门的书写台供游客挥毫泼墨。书法元素在乌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曾来乌海旅游的孟洁告诉记者,最难忘的乌海印象,莫过于那一抹悠悠的墨韵。

  多举措加码,做大文化“蛋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不少节庆活动渐成特色文化优势品牌。我市连续举办11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7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承办了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分会场活动,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既展示了我市的特色文化,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2年5月19日至27日,“中国书法城·乌海城市形象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隆重举行;2013年8月18日“‘翰墨长河’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美术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书法城·乌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促进了文博会展、书法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市的一大特色。

  我市还积极组织本地特色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北京文博会及内蒙古自治区文博会,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近年来,我市将书法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特色文化支撑、创新转型的战略重点,大力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加快推进中国书法城建设,创办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法艺术杂志《大众书法》,培育了以冯印强为代表的书法专业队伍和庞大的群众团体,成功开展“书法万里行”等一系列重大书法主题文化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爱好书法、习练书法、经营书法、研创书法的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我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一系列相关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抓大扶小”的思路,培育新的增长点,挖掘内需潜能,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消费品质,努力做大文化产业总量。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2.53亿元,增速达18.5%;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6.28亿元,增速达25%以上;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03亿元,增速29.64%,文化及相关产业占GDP比重为3.5%。

  当前,我市正以书法城建设为龙头,全力带动文房四宝、书画奇石、文博会展、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品牌和产业同步发展,让书法城成为彰显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金质名片。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8992631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