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5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乌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下达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乌海政发〔2020〕1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2020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15日

   

2020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科学部署各项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充分认识当前自治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发展质量逐步提升,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充分认识当前我市经济基本面良好,运行总体趋稳,支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不断积聚,但转型发展任重道远。自觉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各项工作要求,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精准把握市委关于今年经济工作“四个深刻理解”重要要求,力促“五区”建设全面落地,“五个聚力”全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8%、5%和4%。

       围绕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今年重点落实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落实决战决胜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对照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任务要求,认真梳理薄弱环节,找准问题所在,全力推动解决。

       (一)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要求,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毫不放松抓好巩固脱贫、防止返贫各项工作,保持脱贫成果持续稳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精准识别,细化流程,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强对脱贫不稳和边缘人口的监测,强化对返贫和新致贫情况的预警。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发挥阳光田宇、保元农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激发脱贫群众自我致富内生动力。坚持在发展中解决贫困问题,以葡萄和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为重点,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更多农区人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强力推动污染防治。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矿区环境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深度治理工业污染“双超”排放(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严重污染企业),完成自治区政府下达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加强黄河流域水土污染防治和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和土壤环境安全。综合抓好园区和矿区道路扬尘管控、柴油货车污染、烟煤散烧专项整治,切实把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积极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的联防联控联治协作机制,提升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效率,进一步理顺“三权不变”矿山管理关系等地区间突出矛盾问题,保证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0%以上。

       (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确保完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加大财政预算约束力度,加强各类融资平台规范监管,妥善消化存量债务,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量。认真落实《政府投资条例》,详细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实行各项目主管部门、审批职能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把关审核,实施债务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盘活存量资产资金,进一步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新增债券争取力度。抓好金融行业风险防控,健全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落实“六稳”举措,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扩大有效投资,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挖掘外贸外资潜力,为经济合理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按照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的要求,立足我市属于低风险地区的实际,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防止外来输入上,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做好全社会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的调度和储备,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已经出台减费降税、促进消费、定向降准、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一步还将继续适时推出有力有效的对冲政策,我们将加大工作对接力度,切实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完成全年各项既定工作目标。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尽快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投资。有效发挥稳投资对稳增长稳预期的关键作用,全力推动174个市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以上。按照争开工、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节点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加快推进一批拟建项目尽早开工,一批续建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收尾项目尽早投产。推行领导干部重点项目包联责任制,形成层层有责任、分级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提高重点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旬调度、月例会”工作机制,建立分阶段推送问题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动服务、区域间观摩交流,推动项目工作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三)深度谋划项目储备和招商。盯紧国家支持领域,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全要素、全产业链储备一批重大支撑性产业转型项目;坚持问题导向,选择性储备一批民生社会补短板项目,努力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和“中标率”。合理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精准挑选一批鼓励类项目,扎实开展前期工作,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打好基础,有效解决 “钱等项目”等突出矛盾问题。践行“大招商”理念,采取行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承接先进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严把项目准入环保门槛、技术门槛,提高择商选资的精准度,用前瞻性眼光择优引进领军企业、核心项目和关键技术。按照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加快完善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区域性枢纽,争取国家延长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年限和西部地区加强科技创新等支持政策。

       (四)保持重点领域健康稳定运行。持续稳定就业,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培训、扶持就业创业,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持续稳定企业,开展中小微企业纾危解困专项活动,落实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用人、原材料、销售等各环节存在问题,推动现有产能充分发挥。持续稳定金融,积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开展一对一、多对一专项融资对接,引进融资租赁、私募股权基金等新业态,鼓励支持企业直接融资。积极争取国家差别化金融政策,有效解决传统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突出问题。持续稳定外贸,主动融入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着力打造蒙古煤加工转化基地和交易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两大基地”新优势。继续推进“乌蒙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发挥乌海国际陆港、西部智慧物流港平台作用,促进“过路经济”落地转化增值。

       三、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创新摆在转型发展第一位置,坚持以“五转”为抓手,聚力推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一)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调动发挥骨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有效发挥政府平台作用,不断深化与航天十二院、兰州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务实合作,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上取得新突破。依托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建立科技合作长效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带动社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将技术创新与国家战略导向相衔接,聚焦工业节水节能、环保技改等领域,先期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采用物质保障激励、政策环境激励、创业平台激励等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建立专业科研机构,满足专业人才专业需求,形成校地共建、成果共享、各得其所的有利局面。发挥好驻外人才工作站作用,让高端人才直接与实体经济对接,推动科技成果“异地孵化、乌海转化”。

       (二)加快形成多极支撑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计划,持续巩固国家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发展基础优势,以煤焦企业整合做强和激活存量为重点,以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适用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焦化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改造提升,在潜力上升和能耗下降上实现双赢。加快建龙包钢万腾焦钢联产、赛思普非高炉冶炼等项目建设。实施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卡博特恒业成上下游耦合发展和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等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水平。重点抓好恒业成有机硅二期、湖北兴发有机硅一体化等新材料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动浙江永太、上海创诺、安徽时联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开工建设。将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发展绿色新兴替代产业的核心主导,全面培育多元产业集群,抢占行业分工新优势。实施氢能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计划,提升氢能源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以制氢、储氢、用氢为重点,积极引进银隆氢能源汽车项目,支持乌海化工液氢及气态氢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加快加氢站建设步伐。编制完成《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已出台鼓励政策,集中发挥地区基础产业配套优势,稳步推进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氢经济示范城市、零碳行政示范区建设。深度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快培育满足多种需求的服务体系。以高效物流体系建设和降本增效为重点,畅通经济循环通道,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出台试行《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跟踪监测实行效果,及时修订完善。积极争取服务业专项基金支持,加强服务业集聚区能级提升,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需求产业。主动适应消费外溢和电商冲击,抓住消费升级新的内涵,扩大个性化、体验式消费供给,做精做优便民服务、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夜间经济等服务业态,充分挖掘消费对拉动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创建乌海湖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加快形成以乌海湖旅游度假、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阳光田宇葡萄特色小镇等为重点的沿黄精品旅游线路,高水平建设沿线基础设施,串点成线、扩线成面,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在黄河“几”字湾开出一朵亮丽的“沙漠之花”。

       四、落实改革重点任务,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

       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承载能力为着力点,聚力推动投资贸易首选区的特色优势基本确立。

       (一)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排查梳理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系统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努力转化为地区实际治理效能。落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要求,稳步推进划转、承接工作,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流程,在便捷、高效、规范上不断寻求新突破。开展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加强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主动服务指导,宣传解读绿色审批流程,努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落实好国家、自治区价费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持续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西部电网一般工商业电价改革等重点工作。

       (二)增强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切实落实好《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开展损害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提升营商软环境质量。全面贯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创新和拓展信用应用,实质性发挥信用鼓励和约束长效机制作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抓好减税降费、价费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减轻企业负担,定期监测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组织实施好国家、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对照核心评价指标,保强项、攻弱项,不断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实力。

       (三)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要求,扎实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将园区振兴作为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以打造黄河流域工业园区样板为目标,以满足高端项目落地要求为标准,补齐短板弱项,加快推动工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发展。用好用活园区建设补贴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投放力度的政策信号,加强国家扶持资金和债券项目争取力度。建立健全亩均衡量机制,研究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发挥好激励与约束作用。稳步推进“公转铁”各项工作,参与建设蒙(西)三(北羊场)铁路,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专用铁路,重点推动包银高铁、省道S318甘德尔山至乌海湖大桥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效发挥航线补贴的乘数效应,为招才纳智、技术合作提供便捷的交流通道。

       五、落实重大政治责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聚力推动生态环保攻坚区的建设成果基本巩固。

       (一)统筹谋划流域发展整体思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将地区发展思路进一步统一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来,认真衔接上位规划,在全国、全区、全流域发展大局中统一规划体系,鲜明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结合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认真编制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做好论证评审工作,仔细梳理、深入谋划我市黄河流域重点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一批重点领域专项课题。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监督体系、法治体系。全方位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围绕流域污染治理、生态补偿、项目准入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措施,为地区经济发展谋求更多新机遇。

       (二)狠抓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开展能耗潜力挖掘工作,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执行能耗增量等量或减量置换。落实好《加强和改进能耗双控若干措施》,继续对全市重点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专项检查和能效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加快推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清淤疏浚、沿黄岸线防护和滩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河长制”长效机制,加大问题整治和执法检查力度,全力巩固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完成违规取用地下水整改工作,切实做到以水定产、量水而行。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工作力度,实施荣乌高速公路沿线造林绿化等项目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稳定向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不断巩固和扩大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坚决推行规定建设标准,力争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座,持续推进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各项任务。

       (三)深度挖掘生态环境经济价值。充分认识生态产品的价值属性,积极探索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利用其价值多维性,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坚持生态、特色、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以葡萄龙头企业为依托,突出其生态、节水、观赏等独特属性,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一流品质、更具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积极谋划品牌推广工作,打响世界沙漠葡萄酒品牌。通过产业融合和绿色供给,聚力推动城乡融合先行区的运行模式基本构建。加快提升传统产业节能环保整体水平,引导现有焦化行业干法熄焦技改,电力行业空冷技改,PVC行业无(低)汞触媒生产技术研发应用,新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最新鼓励类产业政策和对标同行业领先水平。支持润泰、昊华等新能源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广节能环保供热技术。加快提升园区和矿区工业废水循环回用、煤矿疏干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水平,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抓住我市入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城市的新机遇,谋划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产业,积极谋划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我市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和养护成本高等现状,加大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家补助资金争取力度。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充分挖掘生态产业化新路径。围绕特色自然景观加快乌海湖周边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景区宣传运营水平。

       六、落实各项民生举措,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领域目标,优先解决群众所急、积极回应群众所想,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促进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均等共享。将培育发展名师名校、名医名院作为重点,以持续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聚力推动优教优医普惠区的社会效应基本显现。加快引进一批教育医疗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全面优化整体结构素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提升现代化水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励和约束并举,增强教育队伍整体活力。加强教育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和服务机构专项治理,促进其沿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健康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多样化办学水平,增强专业技术人才输送能力。进一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加强与知名医疗机构技术合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我市延伸共享。全力保障在建拟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市一中扩容改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樱花医院扩建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投资9.4亿元。重点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优先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统筹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各项机制。

       (二)大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抓好“双城联创”,围绕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持续加大整改力度。深入宣传落实《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从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市容市貌整治、商业活动规范、物业管理以及生活垃圾分类等基础工作入手,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强化食品药品监管,防范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狠抓源头治理,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在长效常治、长治久安上持续发力。稳步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年内建设保障性安置住房4390套,基本建成3390套。重点抓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供水管网改造,净水厂、停车场、便民市场、公共卫生间建设等民生重点工程。开展拟建高铁站片区开发布局研究,全力保障省道217线绕城段、甘德尔街公铁立交等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七、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长远谋划高质量发展

       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来统筹安排部署,在全国和全区大局中找准地区发展定位,精准谋划发展蓝图。

       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长远谋划一条紧扣中央和自治区战略部署,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认真开展基础研究工作,聚焦历史性目标任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评估工作,作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结果导向”和重要研究基础。对照各项定性定量指标,全面排查梳理差距和不足,对有绝对标准的底线任务,要顶住压力坚决完成,对因地区实际而实现难度较大的任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缩小差距,提高实现程度,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赢取更多基础优势。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群众所盼、发展所需充分体现于规划编制每个环节,认真完成“十四五”规划12个全局性课题和38个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和精准导向。启动“十四五”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项目支撑。紧盯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编制进程,争取我市更多政策诉求和工程项目列入上位规划,为可持续发展下好先手棋、赢取主动权。

       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圆满完成既定目标,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多新贡献。

关闭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主办 蒙ICP备05000809号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