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乌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5140G/2021-01894 发文字号 乌水字【2020】9号
发文机构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成文日期 2020-01-21 00:00:00 公开日期 2021-09-17 15:53:57 公文时效 有效
乌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作者:水务局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印发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和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方案》(内水资﹝2019﹞138号),大力推广全社会节约用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全市水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  重大意义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市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方式粗放、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  总体要求
  •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目标责任,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节水工程,加强监督管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节水型、生态型城市,打造最美乌海。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集中攻坚。优化用水结构,多措并举,在各领域全面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集中力量打好阶段性节水攻坚战。

      政策引导、两手发力。落实国家、自治区节水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制度约束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

      因地施策、分类指导。根据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用水水平,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领域的节水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

      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污水处理回用和非常规水利用工程,开展节水型企业、机关、学校、幼儿园、服务业单位等载体创建;及时总结推广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节水技改中的典型经验,抓好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节水管理工作。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节水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加大支持力度,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领导、保障有力。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监督,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逐步健全节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管理制度,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节水效果初步显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2%和2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到2022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到自治区下达任务目标要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0.60,全市用水总量达到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要求。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市用水总量达到自治区下达的目标要求,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司法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农牧局、商务局、卫健委、人民银行、金融办、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能源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  重点行动
  •  总量强度双控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严格总量指标管理,健全市、区两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级分解到各区。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分类,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以区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水资源超载地区要制定并实施用水总量削减计划。到2020年,推广主要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自治区先进用水定额。(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强化水资源论证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鼓励优先配置利用中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严格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取水许可管理台账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管理,用水过程中,应使用相应精度要求的冷水计量标准装置,保证用水计量科学、准确。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2年,全市所辖的三个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要求。(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教育局、交通局、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3.强化节水监督考核。强化部门协作和责任落实,将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有关单位和部门政绩考核。(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商务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二)农业节水增效

      4.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加快推进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开展测墒灌溉,推进灌溉试验及成果转化。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和覆盖保墒等技术,保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自治区下达考核任务要求。积极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面积保持逐年增加。(牵头单位:农牧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科技局、财政局)

       5.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和规模,适水种植、量水生产。适度减压高耗水作物,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和多种实用技术,合理混交,适地适树,乔、灌、草相结合,人工造林和实地保护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轮作休耕,退减灌溉面积,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牵头单位:农牧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6.推广畜牧渔林业节水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推行先进适用的节水型畜禽养殖方式,推广节水型饲喂设备、机械干清粪等技术和工艺。发展节水渔业、牧业和林业,加强畜牧养殖节水,合理分配牲畜饮水水量,实现用水总量控制。推广适合乌海实地条件节水抗旱的花种及树种,优化防沙治沙模式,改变大面积人工造林做法,推动形成以灌木为主,乔木和牧草为辅的立体生态修复模式,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农牧局;参与单位:水务局、科技局)

     7.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和保障饮用水安全基础上,加强农村生活用水设施改造,推动计量收费。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牵头单位:水务局、农牧局;参与单位:住建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健委)

    (三)工业节水减排

      8.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针对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点,重点对高用水行业、重污染行业、高耗能行业进行节水改造。从实际耗水大的工业行业中,选择产能较大、基础条件好的企业,从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环节,安排一批节水工艺改造和循环用水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代替等节水工艺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重点企业要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分类分步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到2020年,对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工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住建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9.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强化对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重点开展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对高耗水行业整治力度,对仍采用被列入国家淘汰目录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将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到2022年,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自治区先进定额标准,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牵头单位:工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能源局)

     10.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水资源循环梯级利用为重点内容的节水升级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到2022年,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园区。(牵头单位:工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四)城镇节水降损

      11.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我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集蓄水管网和相关配套设施,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加快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生态景观、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应优先使用再生水,提升在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构建城镇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0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牵头单位:住建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12.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动供水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管理。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水管网及计量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供水企业须加大管网检漏力度,同时加强管网巡查,对供水管线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牵头单位:住建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

    13.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城市园林绿化必须选用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寒性植被,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全市公共机构要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加快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生活节水器具,推进学校、医院、宾馆、餐饮、洗浴等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建设。新建公共建设必须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到2022年,市级机关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5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节水型学校。(牵头单位: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住建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教育局、财政局)

     14.严控特种行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住建局、商务局)

  • 重点地区节水开源

     15.超采区限制地下水开采量。巩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成果,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在超采区禁止农业、工业建设项目和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并逐步削减超采量。因地制宜,实施新型窖池高效集雨。到2020年,全市范围内的超采区实现采补平衡。到2025年,实现地下水重点用水户监控计量设施全覆盖,加快实行地下水红线管控,全市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在1.08亿立方米以内。(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

      16.加强非常规水利用。鼓励优先配置利用中水、疏干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以及非常规水的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并严格纳入各级管理部门政绩考核。统筹利用好再生水、雨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面积,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到2020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能源局)

     17.进一步落实水利厅盟市内和跨盟市水权转让及水权交易制度。在总结现有水权转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不同行业间进行水权交易探索,实现引黄灌区“提质、增效、节水、压超”目标,通过水权转让方式调整农业、工业用水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农牧局)

  • 科技创新引领

       18.采用多种模式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水利事业的发展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存在的水利人才方面存在人才知识和能力技术技能单一、专业知识面较窄的问题。我市将继续通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参加国内、国际技术合作、科技交流和各种水利科技论坛等活动;依托“人才引进”战略,持续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水利科技创新研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更加重视业绩和成果的创新型要求。(牵头单位:科技局、人社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水务局)

     19.开展节水技术创新研究及装备研发。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节水技术与工艺创新,支持用水企业引进国内、国际先进技术,研发用水模式,完善取水用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水平。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的引进、应用和研发。(牵头单位:科技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教育局、水务局、住建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20.促进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搭建培训平台,培训一线生产管理人员,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节水技术推广,拓展节水科技成果及先进节水技术工艺推广渠道。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和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牵头单位:科技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工信局、农牧局、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1.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积极推进与国内大型科研院所合作,加大节水装备及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装备产品成本,提高节水装备与产品质量,构建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体系。鼓励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发展,逐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节水服务,培育节水产业。到2022年,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牵头单位:科技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工信局、住建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政策制度推动

       22.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同步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2025年底前完成农业水价改革综合改革任务。建立健全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成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合理制定、调整城镇供水价格,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牵头单位: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农牧局、水务局、工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23.不断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认真落实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政策措施,不断总结完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经验,逐步建立水资源税制度体系,通过税收杠杆作用,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牵头单位:财政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住建局、税务局)

       24.加强用水计量统计。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概、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配备工业及服务业取用水计量器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到2022年,基本实现对中型灌区渠口和干支渠口、所有工业园区和年地下水用水量达到10万立方米、地表水用水量达到20万立方米以上的取用水户的取用水量的计量监测;基本实现对主要城镇、工业园区、地下水取水户的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的水量监测。(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住建局、工信局、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

       25.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盟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强化取用水计量监控,完善取用水统计和核查体系,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台账。对重点用水单位的主要用水设备、工艺和水消耗情况及用水效率等进行监控管理。引导重点用水单位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其内部节水管理水平。对违规取用水资源的行为,发挥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监督作用,对违规取用水的企业法人纳入自治区、盟市社会法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到2020年,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2年,将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住建局、农牧局、商务局、统计局)

       26.全面落实自治区节水标准体系。落实自治区农业、工业、城镇以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执行自治区用水定额标准。逐步建立节水标准实时跟踪、评估和监督机制。到2022年,落实覆盖取水定额、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产品水效、水利用与处理设备、非常规水利用、水回用等方面的自治区节水标准体系。(牵头单位: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二)市场机制创新

       27.稳步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步伐。加快明晰行业取用水户初始水权,稳步推进水权确权登记,健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制度,同时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明确不同行业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落实自治区农业、工业的水权制度,加强水权管理。(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住建局、农牧局)

        28.推行水效标识建设。贯彻落实《水效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消费者选择水效更高的产品,鼓励生产者改善产品的节水特性,鼓励销售者在进货和陈列商品时选择高效节水的产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加大专项检查抽查力度,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到2022年,基本建立坐便器、水嘴、淋浴器等生活用水产品水效标识制度,并扩展到农业、工业和商品设备等领域。(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推动开展合同节水示范项目建设,结合试点企业、学校、服务业等合同节水工作推进情况,不断总结并扩大范围推广。市辖各区也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合同节水试点。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开展节水设计、改造、计量和咨询等服务,拓展投融资渠道,整合市场资源要素,为节水改造和管理提供服务。(牵头单位:水务局、教育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工信局、住建局、农牧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30.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积极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推动开展水效领跑者行动,带动全社会提高用水效率。落实国家及自治区水效领跑者指标,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鼓励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活动。持续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结果釆信机制。到2022年,开展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水效领跑者用水产品型号、水效领跑者灌区以及一批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和水效领跑者城市遴选工作。(牵头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参与单位:工信局、住建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能源局)

  • 保障措施
  •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节水工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做好相关节水工作。市水务局、发改委应切实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共同推进节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区政府立足工作实际,统筹部门职能,细化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节水工作各项任务完成。(牵头单位:水务局、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 推动法治建设。落实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规范全社会用水行为。(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司法局、工信局、住建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 完善财税政策。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农业节水灌溉、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资源节约保护、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节水标准修定、节水宣传教育等。完善助力节水产业发展的价格、投资等政策,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研发、企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的支持作用。(牵头单位:财政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税务局)

    (四)拓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

    相关政策,积极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 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牵头单位:金融办、财政局;参与单位: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水务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计局)

  • 提升节水意识。加强国情水情教育,逐步将节水纳入 国家宣传、国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活动,向全民普及节水知 识。加强节水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模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鼓励各相关领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单位等创建活动。(牵头单位:水务局;参与单位:发展改革委、教育局、住建局、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 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对外交流、省(自治区)间、城市间、企业和社团间节水合作与交流。立足于本市实际情况,对标国际国内节水先进水平,加强节水政策、管理、装备和产品制造、技术研发应用、水效标准标识及节水认证结果互认等方面的合作,开展节水项目国际国内合作示范。(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政策解读:index.html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乌海政府网 乌海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网站维护电话:0473-3998508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
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