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团结花开 一路芬芳
发布时间:2023-12-25 08:58:40 作者:杨勇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919647a8-f788-448a-b90a-ee895fc1e50c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我市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在这里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描绘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市呈现出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了乌海力量。

  以有形之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全市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市各族群众更加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抓教育全覆盖,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安排主体班次课时占比超11%,各级党组织依托组织生活举办学习会1100余场次;在青少年中抓教育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青少年教育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开设“红领巾思想讲堂”“云思政”线上课程等教育平台,让民族团结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社会大众中抓宣传教育广扩面,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成立“红石榴”宣讲团、志愿服务队,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身边的榜样”典型事迹,组织各类宣讲活动2500余场次。

  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市各学校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让各族群众都有更多机会接受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宗教活动场所,通过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我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人,自治区道德模范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入选内蒙古好人榜102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个、模范个人7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6个、模范个人68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文化建设始终,通过建设文化场所、创作文艺作品、开展文体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乌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等,原创歌曲《我们春天回家》、音乐剧《乌海人家》、音舞诗画《山高水长》、“党的光辉照我心”走基层送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自治区奖项;突出“中国书法城”品牌价值,举办书法产业博览会、书画展览,让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成为我市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城市名片;大力弘扬北疆文化,挖掘“三线精神”,整合我市境内长城、黄河沿线重要文物和文化资源,让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鲜活”起来,彰显中华现代文明特征。

  以有感之举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我市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乌海的风采。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谋划、发展产业,紧扣“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发展思路,以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产业链群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乌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再造一个“工业乌海”,为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作出乌海贡献。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436元,同比增长3.7%;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224元,同比增长6.0%。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金实现连续增长,社会救助标准、医疗保险政策范围报销比例均居自治区前列。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制定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1+N”工作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系统推动软硬件提档升级,开启均衡与优质双轨并进、规模与效益同步提高的新征程。全市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已有12个,涵盖11个街道、50个社区,服务居民44.35万人,基本实现主城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进一步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持续深化平安建设。依托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全市整合划分为786个网格,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建立三级民族工作网络,打造四级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39个,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在96%以上。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年均受理处置群众诉求60万件,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3.37万件,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居自治区前列。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花结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有效之方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立足城市化率高、市域规划小的特点,我市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全市1022个党组织、1836名党员干部与2454户家庭进行了结对帮扶,形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密不可分的共同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活动”,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推进各民族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通过开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教育,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结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搭建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推进城乡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着力维护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有力维护民族领域安全稳定大局。

  同时,我市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对接机制,与宁夏石嘴山市、阿拉善盟等多个周边地市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合作协议,构建“信息互通、人员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的良好工作格局。

  大潮奔涌天地阔,风劲长空日月新。如今,乌海各族儿女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了心中、融入了血液、注入了灵魂。踏上新征程,我市将坚守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越抱越紧,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四季芬芳、花香四溢。

关闭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