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3089/2021-05767 发文字号 乌海政发〔2021〕19号
发文机构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
公开日期 2021-06-21 10:19:57 公文时效 有效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乌海日报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2021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下达,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21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持发展和安全相统筹,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发展,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实现生态质量更高、转型步伐更快、创新动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强、生活品质更优的发展目标。

  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2021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安排部署,我市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全过程、全领域,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的全方位变化,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乌海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权衡各方面因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别按增长8%、5%、2%、5%掌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落实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服从服务全区战略大局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城市,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一)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根据自治区《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各项治理任务。深化工业污染治理,组织实施焦化、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整治,全面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实施水泥、电石等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广应用新能源物流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大力整治散煤污染,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加强与周边地区协调联动和交叉执法

  (二)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加快淘汰、关闭布局不合理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5座。推动乌海市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建设。精准管控扬尘污染源,推动粉状物料堆场封闭管理,严控矿山企业产能和露天剥离施工规模,严禁露采企业夜间生产,严控矿区各环节扬尘污染。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从源头上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工作,严厉打击煤矸石乱排乱倒行为,切实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监管。有效治理全市农业面源污染,做好农作物控肥、控药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黄河乌海段保护。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清淤疏浚、沿黄岸线防护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推动建成区和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深入抓好河湖清四乱,继续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实现入河污染源排放、排污口排放和水体水质联动管理。

  (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启动碳排放达峰相关工作,完成自治区下达碳强度下降目标严格落实自治区能耗双控要求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实施能效提升行动,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等方式拓展用能空间,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不断挖掘存量能耗潜力。加强能耗源头管控,实行更加严格的节能准入标准,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制定我市2021年能耗双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严格实行焦化、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不再单独新上焦化、钢铁、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项目。研究制定十四五淘汰清单,加快国家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及以下产能分行业分批次退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继续推进节能预算管理、重点行业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润泰、昊华等新能源供热技术,力争滨河二期整体开发实现零碳起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扩大干法熄焦、电厂空冷机组、工业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电化学水处理以及水矢量雾化冷却塔等先进节水改造技术应用范围。统筹协调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居民绿色生活意识。

  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增强经济发展持久动力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大先进制造业领域有效投资,以乘数效应带动社会投资,稳定经济运行基本盘。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投资。全年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63.6亿元,按照争开工、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节点倒逼、责任倒逼、问题倒逼。继续落实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坚持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逐个项目梳理存在问题,纳入问题清单中调度监管,通过协调各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土地、水、能耗等指标,优先保障广聚新材料焦化联产、永宏化工、华恒能源新材料、抽水蓄能电站、包银高铁乌海段、泰和焦炭及下游联产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二)深入开展项目储备工作和招商。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强化资金和要素保障,落实手续、落实用地、落实资金,不断增加有效投资规模,紧盯国家支持领域和我市短板弱项,全要素、全产业链储备一批十四五重大支撑性项目,努力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和中标率,争取更多资金和债券支持。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建立大招商格局,形成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强大氛围。紧盯山西煤炭地质局、中联盛科、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宽量、中交集团等一批拟实施项目,密切与企业联系,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三、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向创新要资源、向创新要动力、向创新要空间、向创新要效益,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供给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打造创新城市为目标,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和组织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抓好平台建设,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探索建立氢能技术中心和科创中心分中心,推动异地孵化、乌海转化模式有效运行建设内蒙古知识产权及精细化工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完善资金保障体系,推动建成创新高地。深化人才兴市战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使用新模式,尽快突破工业发展、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瓶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推动传统动能持续优化。

  (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和倒逼煤炭、洗选、焦化等行业提档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煤焦企业向300—500万吨规模集中整合,打造产业集约集聚优势。坚持以焦为基、以化为主,延伸焦炉煤气、粗苯、煤焦油深加工链条,推动传统焦化向高端、终端化工产业升级。推进矿权优化重组,保护性开采煤炭资源。加快建设中联化工50万吨PVC、君正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期等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整体提升含氯和两化耦合的精细化工、医药农药中间体、原料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线运行,推进国家能源集团5G智能化矿井等项目建设,积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三)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开展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工作,集成推进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和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抓紧布局加氢站,加速氢气工厂、电堆生产、氢能汽车等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进乌海化工等氢能源生产项目,扩大液氢工厂中试项目引领成效。加速推动海易通银隆新能源一组项目工作进度,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引导重点企业向产业下游领域延伸,加快包钢万腾H钢、宝武炭材料、兴发有机硅、京运通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形成高端钢铁、硅材料等多元产业集群。继续推进特种树脂合成材料、乙炔基合成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人造石墨烯等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抓住我市入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城市新机遇,谋划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等产业。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加快形成全要素、全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四)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按照质量提升、品牌打造、标准树立的原则,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备品备件供应、节能减排服务、金融服务等企业和机构,加速形成便捷化、专业化的生产服务供应链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智慧仓储物流园和线上物流服务平台,将我市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煤炭、焦炭、PVC等大宗商品的转运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物流枢纽。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以高效物流体系建设和降本增效为重点,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取服务业专项基金,加强服务业集聚区相关产业培育。

  (五)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消费20条,建设特色街区、网红街区,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平台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电商直播平台。加快推进摩尔城等项目建设,重点引进苏宁易购大卖场、永辉超市、海底捞等品牌项目,积极推动麦咭TV小镇投运。加快乌海老字号第二批认定工作。与周边地区合作策划黄河字弯文旅走廊等特色旅游线路,研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乌海湖智慧健康谷等项目建设,策划打造黄河文化公园和环湖研学游基地。

  (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推广利用可回收地膜,推进秸秆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加快推动万亩设施葡萄基地、现代设施葡萄科技园区、智慧农业云平台等项目建设,推动葡萄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乌海市入选中国第三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系统性经营打造乌海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将葡萄、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纳入国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

  四、着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城市建设工作,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面提质,切实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一)提高城市配套服务水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60套,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16个,力争妥善解决全部问题楼盘。启动市政地下管线摸排工作,逐步实现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力争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0%以下。推动包银高铁乌海段、省道318甘德尔山至乌海湖大桥段、地方高速37线乌海至宁东段、荣乌高速巴音陶亥互通连接线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促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主体建成。开通乌海至杭州等国内重点城市航线。加快滨河二期开发,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全面完成滨河二期西区征拆工作,统筹推进滨河二期道路、电网、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推动城管执法进小区,积极创建文明小区,力争数量达到30%以上。加快城市大脑大数据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道路交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广泛运用。

  (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功能齐全、适度超前、逐步建设原则,加强国家扶持资金和债券项目争取力度,推进蒸气、天然气集中供应,道路、污水、危废、固废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动配套生活区服务区建设。做好支撑园区发展的土地供应、电力交易、水资源配置、节能环保指标等要素支持,健全乌海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坚持亩均论英雄,强化投资强度、亩均收益等指标刚性约束。推进乌达工业园全区智慧工业园区试点建设。

  (三)深入推进农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四好农村路、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有重点、分阶段推动农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农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城乡共享、互联互通格局。完善农企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度。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能力。

  五、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自治区党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结合自治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围绕“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大胆创新,做到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减成本和要件最精、环节最简、时限最短。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和透明化,持续拓宽件事联办服务范围,全力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成服务模式,大力优化住房不动产业务服务。不断延伸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广度与深度,力争网上办事项占比居自治区前列,电子证照率先实现应用。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事项再划转和服务再集成。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规范金融机构收费和信贷行为,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行动,加强企业上市指导服务。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质性发挥信用激励和惩戒长效机制作用。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设立大数据中心等一批事业单位。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融资企业向实体、实业转型,努力做到以实体经济托起融资业务的良性循环,对同质同类、业务重叠的企业进行横向重组整合,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深化改革,积极稳妥处置化解不良贷款,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发展壮大外贸经济。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完善乌海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构建蒙古国煤炭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进乌海市大宗商品保税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跨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深加工中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借助乌贸通平台,解决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清关、检验检疫、收款、结汇、仓储等环节问题。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推动形成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格局。

  六、着力改善民生,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不断扩大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使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主要帮扶政策、投入机制、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及时开展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落实好兜底措施,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进一步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贫主体,利用多种带贫模式,把扶贫工作融入产业链条,完善带贫减贫机制。

  (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防失业等系列政策措施,统筹做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等降、返、补和社会保险费免、减、缓工作。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多措并举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稳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提升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效果,继续开展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不断增加社保基金积累,持续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以市级12349智慧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为主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物联网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推行老年人服务E卡通。落实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对民政分散供养对象实施长期护理。

  (三)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成果均等共享。着力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供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住宿楼建成投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海勃湾区第十小学、市第十一中学,启动市一中新校区建设,实施市属普通高中寄宿制改造。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和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育人水平。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加快职业教育社会多元参与,深化职普通融、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互联网+教育应用,推动数字和智慧校园建设。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力度,完成国家统编教材推行任务。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引导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引导围绕服务群众健康,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市传染病医院迁建,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门诊楼,统筹推进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积极推进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和完善市、区、乡镇、村四级文物保护管理机制,积极推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七、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一)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农区社区防控措施,健全数字智控、闭环管控机制。切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医疗用品等重要物资储备充足、价格稳定。

  (二)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立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编制八五普法规划,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全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彻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面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建立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有序推动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维护地方金融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隐患风险排查治理和安全监管、服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谋事多想政治要求,干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坚持突出重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抓好中央第八巡视组等各级各类巡视督导考核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2021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奋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乌海贡献。

下载文件:乌海政发〔2021〕19.doc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8992631,邮箱:whdsjzw@163.com